当前位置:首页 > 热搜百科 > 正文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http://www.resouzg.com/ 2022-07-06 15:02:22  来源:枕猫 责任编辑: 白梓

小编导读: 要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之美,寺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活化石。无论是恢弘壮丽承载着盛唐气象的五台南禅寺,还是至雅至纯集合了大宋气韵

        要欣赏中国古代的建筑之美,寺庙绝对是不容错过的“活化石”。

无论是恢弘壮丽承载着盛唐气象的五台南禅寺,还是至雅至纯集合了大宋气韵的福州华林寺,都是建筑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当然,很多人去寺庙并不是为了寻求建筑之美,而是怀着求神拜佛的目的。

虽然明知意义不大,但能求“心安”便已足够。

在民间俗语里,寺庙早已成为一个固定名词,反正都是祈求庇佑之所。但认真考据就会发现,寺和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如同仔细想想会意识到求神和拜佛也不是一回事。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福州华林寺

古代文人对此是有清晰区分的,根本不会混用。

比如杜甫的《武侯庙》会明确写“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而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则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那么,泾渭分明的寺和庙,各自代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杜甫

寺非佛而属官

要论古代最成功的文化输入,那肯定非佛教莫属了。它进入中国后,飞速完成了宗教普及,很快就变得家喻户晓。

这个宗教不仅赢得了升斗小民的顶礼膜拜,也成为不少文人逸士的第二信仰。

当然,佛教传入中国后已经进行了彻底的本土化,早就变得面目全非,禅宗和印度佛教根本就是同源而异形。近两千年过去后,不少词语都已经和佛教紧密绑定,比如寺庙。

但实际上,无论是寺还是庙,它们的出现都远早于佛教。

寺这个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比佛教在印度的诞生还要早几百年。《说文》中对它有明确的解释:“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治也,官舍也。”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佛教

早期的寺其实就是官府和朝廷的引申,指的是官署办公的地方。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很多政府部门的名称中都带有寺这个字,比如大理寺、鸿胪寺、光禄寺等等。

寺这个字和佛教产生渊源要追溯到它传入中国的那段时间。相传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梦到12金人,觉得甚为神异,认为是大吉之兆。太史为他解梦后,汉明帝才知道自己梦到的是佛。

随后,他就命人将佛法请到中原,开启了佛学东进之路。

有了官方背书后,佛教在中原大地的传播就进入了快车道。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汉明帝

佛教刚入长安的时候,所有的信徒都被安置在鸿胪寺。因为后者在当时是负责对外交流的,只有这里才有熟悉梵语的翻译人才,可以和来自印度的僧侣们顺利沟通。

不过鸿胪寺毕竟是朝廷办公的地方,不可能长期收留僧人,还是得专门建一个供他们修行和居住的地方。

公元68年,这个场所正式完工,因为和鸿胪寺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新居就被赐名白马寺。

它是佛教入中原后的第一个落脚地,因此后续的禅院命名就都取一个寺字,慢慢的寺这个字就逐渐和佛教联系在一起。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白马寺

民间之所以会对寺的来源产生误解是因为大家之前没接触过。

大理寺、鸿胪寺和光禄寺这些机构都设置在中央,基层根本不设点。对于长安以外的民众,这些机构完全没有耳闻。

近代知识开始普及后,政府部门的名称又完全换了模板,官方机构从此与“寺”无缘。

因此在佛教普及后,白马寺、法门寺和少林寺这些地名逐渐被大众所熟悉,普通百姓自然会认为寺的起源就是佛教。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少林寺

庙祭神而崇祖

虽然大部分人习惯性把寺庙放在一起说,但只要仔细想一想自己去过的寺庙,就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个地方,寺都是僧侣修行和供奉之地,而庙和佛教则完全没有关系。

庙这个词出现的比寺还早,它最早是作为祖宗祭祀之所出现的。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崇拜,但是有祖先崇拜。当时的人认为祖先去世后不会消失,而是会成为鬼神,需要一个专门祭祀和供奉的地方。

这个地方在民间叫做祠堂,在权贵阶层那里就是庙。比如大部分人熟悉的都是皇帝的庙号,比如唐太宗、汉武帝等等。

这个庙指的就是太庙,庙号是后世子孙祭奠时对他们的称谓。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唐太宗

《尔雅》对“庙”有清晰的记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古代是礼法社会,庙的规制是和人的阶级等级严格绑定的。天子是七庙,卿就只有五庙,不能逾制。

不过到了汉朝以后,庙的含义又有了新的扩展,它开始从权贵阶层流入民间,当时的人把民间祭祀的一些神社也称之为庙,用来追谥、敕封一些重要人物,比如孔子庙、关帝庙和武侯庙等。

随着庙宇的增多,它的使用不再局限于天子的追谥、敕封,很多民间传说里的神仙也有了自己的庙宇,比如龙王庙、土地庙、财神庙等等。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关帝庙

不过古代人民认可的神仙,大部分都是曾经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圣贤英雄,用庙宇纪念他们和其供奉祖宗的初衷并不冲突。

不少人把庙和宗教建筑混为一谈,这是完全错误的。

古代对宗教建筑的命名有着严格的模板,佛教建筑命名多以“寺、院、庵、堂”为主,而道教建筑则是以“宫、观”为主。

其实寺和庙还有一个隐形的区别,那就是它们的规模。寺院的规模一般都是比较庞大的,不仅有大雄宝殿,还有各种偏殿和厢房。

一些著名寺院还有佛塔这样的大型建筑。而且为了让僧人住得舒服,一些寺院还会配备小花园、练武场等生活设施。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而庙宇就不一样了,大部分民间的庙宇都只占据很小的一片空间,顶多有个庙主居住的小偏殿。

只有皇家修建的大型庙宇才会有堪比佛寺的规模,但它们的数量很少很少。

因为不是宗教建筑,所以庙宇一般没有专人去打理,因此现实中我们能看到破庙或者是荒庙,但很少见到荒寺。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寺院

灭寺兴庙运动

寺庙虽然经常被放在一起说,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皇家对庙宇的态度比较随意,大部分统治者是放任自流,偶尔会扶持一下。

但是对佛寺态度却两极分化,颇为暧昧。崇佛者大力推行,派人不远万里求取真经;抑佛者对其厌恶无比,甚至会在全国范围内疯狂打压。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也就是三武一宗灭佛,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和后周世宗柴荣灭佛。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太武帝

在这四次灭佛运动中,大量古寺被毁,无数佛教典籍湮灭在历史长河里。当然,这些行为也在客观上加速了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导致它在宋朝之后越来越自成一派。

很多人觉得佛教无害,因此说皇帝灭佛一定是信仰之争,其实并非如此。

他们更多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根源上则是经济利益,还是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北魏和北周灭佛,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行汉化。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当时被认为是胡教。在“汉化”成为政治正确后,佛教这样的“外来货”自然被皇帝抛弃,直到汉化彻底完成。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佛教

后面两次灭佛,基本上都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因为连年征战,中晚唐和后周的国库都比较空虚,而当时僧人在明里暗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对帝王而言,这样的肥羊一定不能错过。

而且历朝历代都不乏推崇宗教的皇帝,因此给了它们大多不该有的优待,比如可以不纳税,不交粮,不事生产。说白了就是寄生于民间的蛀虫。

道教相对好很多,因为它讲究清静无为,门徒很少。佛教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吸纳无数人成为僧侣。

因为僧人不需要纳税,所以很多人就把自己的土地和商铺都投献到寺庙名下,这就导致民间大量的土地都被僧人掌握,给国家赋税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正因为佛教徒肆无忌惮,不知收敛,所以唐武宗和周世宗才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此举不仅解放了大量劳动力,还收回了很多土地,让国家财政迅速好转。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唐武宗

寺庙背后的文化之争

看了上面的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一点,所谓的寺庙之分其实就是宗教崇拜和祖先崇拜之间的区别。

在没有科学思想指引的情况下,古人对很多事情都无法给出合理解释,逐渐衍生出了各种崇拜。

最早是自然崇拜,以日月、天地为主;到了原始社会后半段,开始产生了各种图腾崇拜。

进入到奴隶社会后,这种崇拜产生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以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为主的人、神严格区分的宗教模式。另一种就是我国古代那种强调人、神血缘关系的祖先模式。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基督教

其实不少种族、部落也诞生过祖先崇拜,但是战斗力不够强,很快就被宗教打败了。而我国的祖先崇拜在两汉时期成功和儒家文化完成了合流,因而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一直流传至今。

百家争鸣让中国的哲学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因此华夏的主流思想一直对鬼神保持“存而不论”的态度。这也让我国的祖先崇拜完全屏蔽了来自宗教的影响,更多带着伦理和道义的味道。

所以即便部分古人信仰过宗教,也有迷信的一面,但对于神仙佛陀,我们从始至终都保持着足够的尊严。

华夏儿女从来都不是神的奴仆,在拜神求佛这件事上,我们一直坚持着朴素的实用论。如果一个神仙总是不灵验,时间长了就会消失在中华大地上。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拜神求佛

结语

科学发展到现在,寺庙对人民群众来说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它的作用越来越趋向于旅游观赏和心灵疗愈。

把两者混为一谈在当下已经是常态,不过在了解历史、认知华夏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体味古人的坚持和风骨。

从来没有一个文明能像我们这样摆脱宗教的束缚,闯出自己的天地。这不是西方媒体口中“中国人没有信仰”的悲哀,而是华夏五千年来,炎黄子孙自立自强的傲骨雄心。

当灾难来临时,希伯来人寄希望于神灵垂青、救世主降世,而这份心意催生了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华夏儿女则选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靠自己的双手战胜磨难,永远不放弃追逐光明的希望。《周易》里早就说的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许慎

《汉书·元帝纪》



上一篇全国闻名的“北京八宝山”,山上到底有哪“八宝”?       下一篇:川剧是怎么变脸的?神秘川剧变脸原理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