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拥有千年饮食文化的十三朝古都,如今已成为国内餐饮竞争最惨烈的战场之一。大小餐饮品牌超过5万家,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家餐厅,开业率与倒闭率并驾齐驱,创下了"三个月开张,半年关门"的残酷纪录。在回民街、大唐不夜城、曲江新区等美食聚集地,餐厅们为争夺顾客打起了"价格战"、"颜值战"和"网红战",让这座城市的烟火江湖内卷得几近窒息。
【张亮麻辣烫西安加盟业主刘明明】
就是在这样红得发紫的餐饮战场中,一位来自黑龙江的41岁创业者通过加盟张亮麻辣烫用四年时间在西安站稳了脚跟。刘明明的成功不在于高深的厨艺或特立独行的创新,而在于对餐饮本质的深刻理解——产品标准化是地基,人情味是高楼。他的加盟之路告诉我们:餐饮行业没有通往成功的捷径,唯有选对品牌,用心经营,方能在红海中找到蓝海。
01 从"被动雇主"到"主动经营者"的蜕变
"烧烤店、新疆酒馆,我都做过,最大的痛点就是被厨师牵着鼻子走。"刘明明略带无奈地回忆过去的创业经历,"他走了,整个店就瘫痪了,因为你自己不会操作。" 这种被动局面让刘明明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掌控的餐饮模式。直到一位来自同乡的朋友向他推荐了张亮麻辣烫。"第一次了解这个品牌,我就被两点深深吸引——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和现代化的装修风格。"
更让刘明明心动的是张亮麻辣烫的无厨师模式,恰好解决了他长期以来的核心痛点。“正好咱品牌也是东北的,经过了解,张亮麻辣烫是总部统一的汤底、统一配送底料,没有厨师也可以操作。”"这意味着我终于可以摆脱对厨师的依赖,只要学好标准化流程,自己就能成为产品的主人。"
正是这种从"被动雇主"到"主动经营者"的角色转变,让刘明明毅然决定加入张亮麻辣烫这个大家庭。"选择品牌就像选择人生伴侣,对了,后面的路就顺畅很多。"刘明明如是说。
02 逆风起航:疫情中的"200平米"决断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餐饮业陷入寒冬。然而,刘明明却选择在这一年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张亮麻辣烫门店,面积达200平米。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太冒险。"刘明明笑着解释道,"但我看重的是长期价值。疫情终会过去,但消费者对优质餐饮的需求永远存在。"
开业当天的场景至今让刘明明记忆犹新。"我们只是简单地做了个88折活动,没想到当天就实现了3800元的营业额。看着顾客满意地离开,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赌对了。"
如今店内七名员工已形成默契团队,200平米的空间在高峰期常常座无虚席。面对周边众多竞品,如当地串水、旋转火锅等,刘明明显得胸有成竹:"竞争从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对我而言,张亮麻辣烫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标准化的产品和我们额外提供的人情味。"
03 "记住顾客"比"记住菜谱"更重要
在刘明明的经营字典里,"记住顾客"这四个字比任何经营技巧都重要。 "西安人吃饭很讲究'面子'和'里子',我的经营理念很简单——面子是标准化的产品和环境,里子是让顾客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
他分享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有效的做法:"对常来的顾客要记住他们,主动打招呼,问候几句,了解他们的口味偏好。这比任何促销活动都有效,因为你给了他们'家'的感觉。"
这种人情味的经营在大城市显得尤为珍贵。"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在陌生城市打拼的人,多渴望一份归属感啊。"刘明明感慨道,"我们不仅是在卖麻辣烫,更是在卖一种'被记住'的温暖。"
同时,刘明明也不忘本地化创新:"陕西本地有些特色口味,我们会在自助小料台上增加当地人喜欢的调料。"这种灵活应变的态度,让他的门店既保持了张亮麻辣烫的标准化品质,又融入了西安的地方特色。
04 品牌赋能: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创业最难的不是开始,而是坚持。"刘明明坦言,"如果没有张亮麻辣烫这样强大的品牌支持,我很难想象自己能在西安这个餐饮激烈竞争的城市立足。"
四年来,刘明明真切感受到了品牌赋能的力量。"当市场出现新趋势,比如甘肃天水麻辣烫突然火爆,总部能迅速研发出相应产品。"他欣赏张亮麻辣烫这种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从经典骨汤到大师汤底、再到酸辣金汤、麻辣香锅、蜀香牛油冒菜等,每一次产品迭代都让我感受到品牌的活力。"
在供应链方面,刘明明尤为满意:"西安实现一天一配送,既减轻了我们的库存压力,又保证了食材新鲜度。"他解释道,"你知道的,在餐饮行业,鲜度就是生命线。"
与此同时,分公司还定期派督导到店,主要关注食品安全、员工健康证等关键环节,确保门店运营符合标准。更让刘明明感动的是分公司的及时支持。"有一次设备出了问题,我一个电话过去,他们当天就派人来解决了。"他笑着补充,"我没见过他们需要超过48小时才来支援的情况,这让我们加盟商特别踏实。"
05 从"开一家"到"筹备第二家"的思考
年终结算时看到全年盈利,是刘明明最有成就感的时刻。"那一刻你会发现,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四年的经营积累,让刘明明开始筹备第二家店的计划。"选址已经在进行中,这次我会更加注重周边客群分析。"他表示,"第一家店给了我信心,第二家店将帮我打造自己的小型连锁。"
对于张亮麻辣烫的未来发展,刘明明充满期待:"品牌不仅在国内站稳脚跟,现在已经走向全球。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我们加盟商也会从中受益。"
刘明明的"餐饮生存四字诀":
选择要准:创业就像射箭,瞄准很重要。餐饮模式必须与自身能力匹配,张亮麻辣烫的无厨师模式让我找到了契合点。
执行要狠:开店容易守店难。疫情期间开店,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但这种韧性恰是成功的基础。
服务要暖:记住顾客、关心顾客,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顾客需要的不仅是一碗好吃的麻辣烫,更是一份被重视的温暖。
创新要稳:在保持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口味适度创新,既不守旧也不激进,稳中求变才是正道。
"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告诉创业初期的自己:多付出、多勤劳,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真正掌握餐饮经营的精髓。"刘明明的话语中透露着对餐饮行业的深刻理解。 在县城也好,在大城市也罢,餐饮的本质从未改变——它是一门需要用心经营的生意,是一种需要长期坚守的匠心。正如刘明明所展示的那样,只有真正懂得餐饮本质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麻辣烫,选张亮——让每一位寻找美味的人,总有温暖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