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鲜事 > 正文

首届陈廷祚免疫科学奖颁奖典礼举行

http://www.resouzg.com/ 2025-10-19 17:03:32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 白梓

小编导读:10月10日,首届“陈廷祚免疫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来自全球150余位生物医学及中医药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国际免疫学领域的重要时刻。

10月10日,首届“陈廷祚免疫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来自全球150余位生物医学及中医药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国际免疫学领域的重要时刻。

传承科学精神

当日正值陈廷祚教授诞辰纪念日。陈廷祚教授是我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和生物制品专家,对中国现代生物制品和卫生防疫事业乃至世界生物制品事业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纪录片《我的父亲陈廷祚》 在陈廷祚先​生诞辰日10月10日全球首映 同日“陈廷祚免疫科学奖”举行颁奖典礼

关洪导演作品、纪录片《我的父亲陈廷祚》

陈廷祚 (1917-2015),国家一级研究员、着名微生物学家、生物制品专家,新中国微生物生态制剂体系奠基人。他长期从事微生物学与生物制品研究,在钩端螺旋体病原发现、噬菌体制剂研发和超级抗原抗癌药物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

陈廷祚,1917年10月10日出生于江苏盐城,1943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46年参加自民国以来第一次全国留学统考,录取公费留学赴丹麦专业学习生物制品和微生物学。

陈廷祚于1949年底回国。1950年参加卫生部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担任总技师,1957年迁入新建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后任研究所副所长。陈廷祚,2015年2月16日去世,享年98岁。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星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引领人类前行的健康之路。陈廷祚,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新中国微生物生态制剂体系与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国际钩端螺旋体病原“赖株”发现者,更是世界上首个超级抗原理论的奠基人。

陈廷祚的一生,是奉献与突破的一生。他是卫生部所属生物制品研究所总技师,我国沙门氏菌抗原研究血清分型第一人,是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细菌血清类毒素专业组主任委员。从大连到成都,纵使命运跌宕,他始终秉持科学家的初心与使命。

为传承陈廷祚的科学精神,推动免疫科学与中医药的创新融合,“陈廷祚免疫科学奖”应运而生。“陈廷祚免疫科学奖”由陈廷祚国际免疫科学基金会联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疗机构等多家权威机构共同发起,旨在奖励全球范围内在生物医学或中医药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学者,以传承陈廷祚教授的科学精神,推动免疫科学与中医药的创新融合。

奖项设立“终身荣誉奖”“免疫科学奖”和“特别贡献奖”三大类别,不仅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更彰显出中国在全球免疫科学与中医药领域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决心。

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士细胞学之父”罗夫·辛克纳吉教授,与《柳叶刀》杂志主编、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查德·霍顿共同摘得“陈廷祚终身荣誉奖”。辛克纳吉教授以其在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感染细胞机制上的突破性发现闻名,被誉为“免疫解码者”;霍顿院士则长期致力于推动循证医学和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陈廷祚免疫科学终生荣誉奖获得者陈巨余

此外,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西非医学科学院国际医学院院士、香港国际先进技术与工程院院士陈巨余,因其在超级抗原药物研发、肿瘤辅助治疗、免疫调节领域的突出贡献,也荣获“陈廷祚免疫科学终身荣誉奖”。

“陈廷祚免疫科学奖”得主也成绩斐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麦吉尔大学教授萨蒂亚·普拉卡什在健康益生菌,生物工程传递系统,靶向治疗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西湖大学领军学者默罕默德·萨万在可植入医疗器械、纳米机器人领域的研究,为超级抗原开拓了全新的医疗应用领域;清华大学与解放军总医院双聘教授董宝玮教授则因首创超抗原微波凝固治疗法,显着提升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而获此殊荣。

陈廷祚免疫科学奖获得者萨万

致敬行业推动者

本次颁奖典礼还颁发了“陈廷祚特别贡献奖”,以表彰在科研转化、国际合作、科普传播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与实践者。获奖者包括:

协合生物集团总工程师李洪义,从基层技术员成长为技术领军者,他领衔超级抗原“十二五”重大项目,带领团队将产品纯度从95%突破性提升至99.8%,有力推动了技术升级与产业化进程;

麦吉尔大学国际交流部主任陆遥博士,凭借其广泛的国际网络,成为超级抗原技术国际化推广的关键“搭桥人”,成功协助协合生物链接全球顶尖专家与市场,拓展了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西南医科大学徐祖健教授,深耕骨伤与免疫交叉领域30年,将超级抗原理论付诸临床实践,创建骨科“微创免疫疗法”,徐祖健教授团队制作的医学影视教材还荣获国际权威医学影视奖项“希腊健康女神奖”。

此外,国际中医讲师薛葵阳女士,人民日报社记者、作家段心强,燕山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主任、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高分子创新研究所所长李青山教授也获此殊荣。

打造国际顶尖奖项

陈廷祚免疫科学奖自发起之初便秉持开放性、国际性和独立性原则。评审团由全球范围内的知名专家组成,获奖者涵盖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奖项的全球视野与多元包容。发起机构包括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中国生物抗癌协会等国内外权威组织,为奖项的专业性与影响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陈廷祚国际免疫科学基金会秘书长陈艳女士表示:“首届颁奖典礼的成功举办,是对陈廷祚教授科学精神的最好传承。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全球免疫科学交流平台,推动生物医学与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国际分子细胞生物学卡尔-亨里克·赫尔丁教授同时获得了“陈廷祚免疫医学特别贡献奖”。本次颁奖典礼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推动全球免疫科学合作与进步的重要契机。随着陈廷祚免疫科学奖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其将有望成为国际免疫学领域的标志性奖项之一,为中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冉启雍用笔墨讲述中国山水故事       下一篇:业林控股王培林:创新绘绿途,担当铸环保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