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鲜事 > 正文

老中医薛应中|将“惜血如金”理念 融入现代医疗管理

http://www.resouzg.com/ 2025-10-30 14:29:24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 白梓

小编导读:2025 年 10 月 26 日至 28 日,古都西安的建国饭店迎来了一场中医药界的学术盛会 ——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药王孙思邈专病专科名医学术经验传承论坛。

2025 年 10 月 26 日至 28 日,古都西安的建国饭店迎来了一场中医药界的学术盛会 —— 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届药王孙思邈专病专科名医学术经验传承论坛。盛会期间,著名中医大夫薛应中先生受邀参会,并发表了 “将惜血如金理念融入现代医疗管理” 的主旨演讲。薛应中大夫将中医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融合的独到见解,为当代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在现场引起了广泛共鸣与深入思考。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缘,我想谈一谈,在当下医疗实践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 —— 对患者 “气血” 这一身体根本的漠视。在我六十年的行医生涯里,尤其最近十年所见,最是让我痛心。我决定在大会上提出来,希望能唤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有一个患者三年多来抽血总量超过 150 管,仅单次最低抽血量就达 4-5 管,频繁抽血对其身体造成了极大损伤。这位患者的情况,绝不是孤例。对于年老体衰、久病缠身的患者而言,他们本就气血两虚。很多病人检查还没做完,人已经虚弱得下不了床。他们出院后来找我,有的连车都下不来,我只好到车里为他们诊治。

这十几年来,各大医院的抽血化验已成常态。过量抽血对患者气血的消耗,已在临床上催生诸多问题,却长久以来被漠视、被忽略。

血是水谷精微所化,内养脏腑,外濡筋骨。如此宝贵的血液,绝不是可以随意抽取的普通检验样本。对于不同体质、不同气血状态的患者,采用近乎相同的抽血频次与数量,这更是不科学、不精细的粗放管理。

反复、大量的静脉穿刺,更深层的危害,是破坏脉络的完整性。如果患者本身体质就气滞或气虚,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消散,便成瘀血,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引发疼痛、结节等。

中医理论认为,气能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血液大量流失,其所承载的 “气” 也随之溃散。大量抽血,如同在运行的河道上强行开闸放水,会骤然打乱全身气血的流量与节奏,导致气机逆乱。本应濡养周身的气血,被强行引至体外,使得脏腑失养,功能失调,反而为疾病复发或深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过度抽血现象,交织着制度设计的偏差、市场利益的驱动、监管的乏力以及医患沟通的缺失。它绝非简单的 “抽多抽少” 问题,而是医疗体系深层矛盾的一个缩影。我在此呼吁:

医生必须在每一次抽血前,严肃地向患者解释抽血的目的与可能影响,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对于危重、高龄、肿瘤终末期等特殊患者群体,严格限制非紧急情况下的抽血频次与总量,并需在病历中详细记录其必要性。

希望我们的医疗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够正视过度抽血的危害,建立更审慎的临床路径,将患者的气血状态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能不抽则不抽,能少抽绝不多抽。

更希望我们不仅要在抽血问题上进行反思,将 “惜血如金” 理念融入现代医疗管理,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医智慧,成为实现医学模式转型的关键路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惠及国民健康。

目前我救治的患者中,近期仍有以过度抽血为主因的死亡案例,患者家属因为和医院已经签字,尽管心不甘,意难平,但是都无法再提了。由于时间限制,更多触目惊心的医案我也无法再展开论述了。但我作为一位医者,不会沉默,中医的职责,本就是 “气血能量” 的维护者与守护者。将来我还有专文论及此事。我希望这个问题引起社会重视,也希望大家能够看清此中真义,慎养精血,固护元气,筑起属于自己生命的、坚不可摧的 “气血长城”!

附患者(及家属)文章 2 篇()2025 年 10 月 29 日

1、气血充盈,才能对抗病魔 —— 一位结肠腺癌患者的 “血” 泪思考 —— 著名中医薛应中先生为我点亮重生之光

我是一名来自河南南阳的患者,今年 48 岁。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 “癌症” 这两个冰冷的字眼会与自己的人生相撞,更没料到,在与癌魔对抗的路上,最终为我点亮重生之光的,竟是我从小便坚信不疑的中国医学。而这段与癌魔抗争、因中医重获生机的经历,要从前年的那次检查结果说起。

2023 年 10 月 8 号,我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 “重度萎缩性胃炎”。之后,我就坚持中医药治疗调理。2024 年 10 月 16 日,我又到医院做了抽血检查和胃镜检查,复查胃部的康复情况,也顺便做了肠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之前的萎缩性胃炎已经痊愈,这让我非常欣慰。可另一边的肠镜报告却如晴天霹雳:在距离肛缘 14 厘米的乙状结肠处发现了肿瘤。随后的病理会诊报告明确写着 ——“(乙状结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见小灶腺癌”。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做胃镜和肠镜这类检查本身就对胃肠道造成损伤。而我频繁地做此类检查,无疑加重了身体的负担,也延长了后期治疗调理的时间。

拿到报告被医生告知需要做手术的那一刻,我的脑子里反复闪过一个念头:真不知做手术害了多少中国人?手术后遗症给身体带来了多大的损伤?我才不能做手术!我之前频繁的过度检查,也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损伤。若我一开始就坚持选择中医药治疗,不用西医的检查指标去验证中医的治疗调理结果,就不会遭后续的罪,病好得也会更快,更不必面对术前术后一次次抽血的消耗 —— 单是住院前的检查,就抽了好多管血,看着护士快速地操作,我心里满是对这种 “创伤性检查” 的抗拒。

家人得知消息时,仿佛天都塌了。我父母早逝,三个兄姐把我当亲闺女一样疼爱。70 岁的姐姐当场就哭肿了脸,饭也吃不下,人看着浮肿了一大圈;大哥得知我的病情后,血压一下飙到 180,数月难降;二哥精神恍惚到出门找不着家,天天躲在屋里哭。他们围着我,捧着那份病理报告,语气坚决地说:“你要不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就不活了。” 我知道他们是真心疼我,只相信高大上的医院,可我知道手术对人体的损伤,就打心底里对西医的治病方式很抗拒,更不要说做手术 —— 我相信中医,更觉得我身体的问题应该用温和的方式调理,而非靠冰冷的手术去 “一刀切”。但看着兄姐们日渐憔悴的模样,听着姐姐哭着说:“你要是走了,我也就活不成了……” 我终究还是含泪点了头,妥协在了这份沉重的 “爱” 里。

2024 年 10 月 25 日,我入住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结直肠外科。入院后又是一轮密集检查:胸部、全腹部及盆腔 CT 平扫 + 增强、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还有一次次的抽血,光是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等项目,前前后后就抽了近十管血,每一次针头刺入皮肤,都让我更抵触这种 “过度检查” 的医疗模式。10 月 29 日,我被推进手术室,在全麻下接受了 “腹腔镜下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主刀者是医院的主任医师,术中出血很多,时长达到了 154 分钟。

醒来时,我肚子上的伤口疼得钻心,身上插着盆腔引流管、肛管等三根管子,稍一挪动就牵扯着剧痛,疼得我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十分懊悔,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治疗!住院 18 天里,我每天被伤口疼痛、引流管不适折磨,看着输液瓶里添加的一瓶瓶西药,再想起术前那些抽血检查的损耗,心里满是委屈 —— 若当初没妥协做手术,靠中医药调理,肯定不用受这份罪了。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肿瘤大小,侵及浆膜下纤维脂肪组织,查见脉管内癌栓,肠周脂肪组织内查见癌结节 1 枚,肠周淋巴结转移,手术上下切缘均未查见癌组织”。可医生却拿着报告建议我术后 21 天返院,进行为期 6 周的化疗,还强调 “这是常规流程”。

这次我没再妥协,拉着兄姐的手红着眼眶说:“手术我已经做了,医保报销后不仅花了 2 万多元,这半条命也算给了你们;剩下的半条命,让我自己做主行吗?我怕我扛不住化疗的副作用,要是我因为化疗出了意外,你们后半生还不得生活在自责中吗?” 为了说服家人,我继续说:“我选择中医,治得好是命,治不好也不怨谁,至少没有违背我自己的心意!” 听我哭着说完,兄姐们也泪流满面,最后在我外甥的劝说下,他们才终于松了口,同意我找中医治疗。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四处寻找纯正中医大夫 —— 我不想要那些主张 “先化疗再吃中药” 与 “中西医结合” 的假中医,我只想寻到凭望闻问切、四诊八纲,用传统中医药调理疾病的真中医。从河南跑到安徽,我拜访过家族传承的老中医,也试过他人推荐的医者,可听了治疗方案总觉得差了些什么。直到 2024 年 11 月 28 日,经过外甥的四处打听,我们慕名赶到西安誉盛堂诊所,终于见到了医术精湛的著名中医薛应中先生。

那天,我在诊室外面候诊时,看着薛大夫为其他病人问诊:不问仪器报告,只专注搭脉、察看舌苔,耐心听病人说症状,偶尔问两句生活习惯,开方时一笔一划,严谨又认真。我跟陪我来的外甥说:“这就是我要找的真中医!” 轮到我时,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把被迫手术的委屈、对化疗的抗拒,还有对抽血检查的抵触一股脑倾诉出来。薛大夫没有打断我,等我说完,才缓缓开口:“先把身体底子补起来,慢慢来。”

从那天起,我开始规律服用薛大夫开具的中药。起初因做手术元气大伤,导致症状繁多且严重,变化不太明显。但两个月后,身体的好转逐渐显现:多年的失眠症好了,以前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如今沾着枕头就能沉沉睡去;大夏天都需要热水袋热敷的腹背寒凉感,渐渐消失不见;身体的虚脱不适到脾胃吸收变好,体重的适度增加,脸色从蜡黄色逐渐变得红润有光泽,每次听到大家夸我气色越来越好,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对比在医院手术后,医生坚持让我化疗的场景;想起术前一次次抽血的损耗,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我总忍不住感慨:幸好我没放弃寻找好中医,幸好我寻到了薛应中大夫,我才得知自己的病因,才会坚持用纯正中医药治疗,他就是世间仁心仁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而那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不知害了多少中国人,那些做过手术后的同胞们损伤得有多严重?想想都觉得这样的医疗环境真是可恨可悲!

当家人们看到我不用去医院化疗,光用中医药治疗调理就能一天天好转,简直是喜出望外。他们开心地让我给薛大夫送锦旗致谢,可薛大夫却推辞说:“锦旗没用,不如好好吃药。” 当即,我热泪盈眶,虽然说不出华丽的辞藻,但我在心里一遍遍感念:是纯正中医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能重新笑着与兄姐吃饭、踏实安睡;是著名中医薛应中先生给了我重生之光,让我走出疾病的桎梏。所以我要勇敢地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那才是对纯正中医药疗效的最好证明!现在的我,每天按时服用中药,看着窗外冉冉升起的太阳,心里满是踏实感。

我深切知晓,西医的过度抽血检查导致我的气血耗损、亏虚难复,手术造成的创伤更令我身体元气大伤…… 而中医本就治 “未病”,可我们身体损伤成这般情况才找中医治疗调理,优秀的中医师还不惧自身安危地接诊、想方设法地治愈我们满是疮痍的病体,真是感佩天地。我们这般损耗后的补养与恢复,因走错路不得不历经一段漫长时日的调养。

而当我服用中药后,身体日渐向好,从前缠身的不适症状也逐步减轻,我受益于纯正中医药的奇效。所以,我以亲身经历郑重告知家人:不必再盲从那些冰冷的检查指标,那只是在给身体定义病症;不必再去相信那些繁琐而闻所未闻、稀奇古怪的西医病名,那只是吓唬病人的手段。咱们自己身体的真实感受,才是衡量健康最可靠的标尺。

自从遇见薛应中先生这位名副其实的纯正中医师,我心中的惶恐便已烟消云散。是他让我真切坚信 “世间仍有良医存”,也是他让我更加笃定当初那份 “不随波逐流” 的选择 —— 正是这份 “固执”,才让我未偏离通往康复的正途。

因此,我满怀热忱与期许,将这段与病魔抗争的历程诉诸文字。惟愿以己为鉴,警醒更多同胞:面对疾病缠身时,当坚定选择祖国传统医学的力量,不畏惧、不盲从,努力提高医学认知,做出有益于身心又正确的选择,坚定地走正中医路,护佑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健康!(作者:王士芝)

2、大伯的猝然离世,乃血的教训

我的大伯,曾是一位对生活与健康满怀期许的普通老百姓,而他生命中几次重要的就医选择与最后几日的经历,至今想来仍令人心痛难平,也让我对生命的珍贵、医疗决策的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知。

去年,大伯因意外导致腿部骨折,选择在安康市医院住院治疗。我深知,医院的常规治疗方案便是植入钢板与钢钉,后期还需二次手术取出,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多次损伤。为此,我极力劝阻堂哥,曾给他发去治疗骨伤的中医药方,并建议他们寻求纯正中医药的治疗,减少身体损伤才是正途。但因认知上的差异,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手术。过年返乡时,我再次见到大伯,他已身形消瘦、面容憔悴,身体极度衰弱,我只能反复叮嘱他务必重视术后调理,好好保重身体。

今年 10 月,大伯又因身体不适在安康市铁路医院住院数日。期间,堂弟告知父亲,铁路医院已明确表示无力医治,建议转往西安的医院进一步治疗。得知消息后,父母第一时间与我商议,一致认为既然西医已无良策,何必再辗转折腾,应悬崖勒马,赶紧带大伯到师父薛应中先生处求诊,用纯正中医中药进行救治。父亲先前也曾多次主动与堂哥一家沟通,力荐纯正中医药治疗才是当下的稳妥之策,满心期盼大伯能早日好转。未曾想后续计划陡生变故,大伯并未转院,反而继续留在安康铁路医院,并很快确定了手术方案,定于次日进行。得知消息后,父亲心急如焚,再次致电堂哥极力劝阻,反复强调大伯本就因多次医院的治疗不当导致身体虚弱,此时手术风险极大,不能选择做手术,务必要慎重。我至今清晰记得,大伯当时在电话中问候父亲时,还欣然应允:等他身体好转,就找中医好好调理。那时的他,言语间满是对康复的期待,谁也未曾料到,这竟成了他对生活最后的期许。

说到底,大伯一家始终选择在医院治疗,根源还是对医学认知的局限。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手术尚未进行,大伯竟在手术前一天于医院猝然离世。事后我追问详情,他们才道出:大伯本就气血双亏、身体空虚,且早年又做过胃切除手术,此次入院后查出肿瘤;然而离世当天,医院仍以检查为名抽取了三管血,大伯随即昏迷不醒,不久便死亡。正是这过度检查造成的气血损伤、治疗不当的医疗方式,最终导致大伯在短时间内不幸离世。

从最初的转院提议,到临时变更的手术安排,再到术前抽血后骤然离世,短短几日,大伯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那个前两日还能从容与家人通话、对未来满怀憧憬的人,突然离去。凭借多年临床学习的经验,我对他的病因、病情发展及死亡原因,有着清晰的认知。

这份突如其来的离别,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伤痛,更让我积压许久的心情再也无法平复。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多知道,我曾因疾病被医院宣判 “死刑” 后,通过寻到师父薛应中先生用纯中医药救治得以康复,近几年也在跟师临床学习中医自救;可我的亲友还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对中医药的认知始终浅薄。每当得知亲友身体抱恙,我总会主动上前沟通,苦口婆心地劝他们选择纯正中医中药守护身体,可往往收效甚微。“医不叩门” 的古训,让我如雷贯耳,也懂其中深意,可眼睁睁看着亲友选择损伤身体的治疗方向,内心的煎熬与痛苦难以言说。所以即便知道可能不被理解,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仍会去极力劝阻 —— 别去医院过度治疗,别被抽血化验、手术、放化疗、透析等各种损伤身体完整性的方式耗伤元气,要选择纯正中医药治疗调理才是对身体负责的做法!

大伯的离世,更让我迫切想把这份警醒传递给所有人。而这样的悲痛,并非个例:我的大舅曾是一名肺部疾病患者,同样因家人的认知局限,没有听从我的劝告,选择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最终也在身体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后不幸离世;而与他有着同样疾病的患者,却在师父的治疗调理中仍然生存于世。大伯、大舅,还有我所知的多位亲友,他们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无一不在印证一个事实:选择纯正中医药调理,才是守护生命健康的根本上策。无论他们的子女事后是否反思,我都必须以多年跟师临床学习的认知,郑重劝告大家:唯有保持清醒的医疗认知思维、做出明智的医疗选择,才能真正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唯有坚定选择纯正中医中药治疗调理,才会拥有健康的生命能量,这些逝去的生命,早已为我们印证了这一点。

更让我无法释怀的是,面对这样的结局,大多数家庭往往选择沉默,从未想过要到医院讨个说法,要求医院为生命的逝去承担应有的责任。他们反而觉得医院势力强大,普通人难以要求其赔付与担责。可大家未曾想明白的是,如果我们始终被 “是自身病重、无药可医而离世” 的认知蒙蔽,从未意识到是西医药损伤、医院治疗不当、过度抽血化验检查导致生命逝去,那么我们永远无法在医疗认知上真正觉醒,只会在随波逐流的认知里一次次送走亲人、丢掉性命。

所以我恳请大家:一定要学会反思,更要勇敢地站出来,去维护自己和家人生命健康的权利。不要觉得这是无谓的抗争,每一次为性命发声的呐喊,每一次对不当医疗行为的追责,都能让国家主管部门看到基层百姓在医疗事故中的困境与痛苦,进而引起高度重视,扭转医疗环境的恶劣局面。我们不能任由一例又一例的生命,在过度检查、不当治疗中被耗损;不能让亲人的离去,只成为自家的悲痛,却无法为后人换来更安全的治病之道。

在如今复杂且严峻的医疗环境下,我们一定要主动提高医学认知,学会自救与救人,做自己与家人性命的第一责任人。千万别被世俗观念绑架,觉得不把亲人送进大医院医治、抢救,不依赖所谓 “高大上” 的医疗科技,就是不孝与薄情,会被家人及社会指责。而真正的孝心与智慧,却是在充分提升认知后,为家人选择那条能保住性命、不耗损身体、持续恢复生命能量的道路。与其随波逐流盲目选择,不如多去打听:这样的治疗,最终能给家人带来什么?是疾病真正的康复,还是人财两空的结局?在临床中,我见过太多这样的遗憾,实在不忍再看到更多家庭重蹈覆辙!

更要提醒大家的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学本是全科医学,更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 “治未病” 医学,可如今太多人陷入误区:大多都是先找西医药治疗,等到被医院 “无计可施”、身体损伤严重、病入膏肓时,才想起求助纯正中医药,还苛求中医药能立刻治愈多年的顽疾与严重的损伤。这是不合理的,更是对自己性命的极度不负责任。

就像我父母当下的情况,也因自己的生活习惯、西药药源性伤害导致身体损耗严重,转而寻求纯正中医药调理。他们在我多年的医学科普与劝阻下,早已开始信任并选择传统中医药治疗与调理,也真切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如今更深知这是值得信赖的千年瑰宝。

所以,恳请大家务必警醒:别等到需要另寻方法救治时,才去反复验证这关乎性命的认知,这份代价我们承担不起,这是拿自己的家庭幸福开玩笑、做实验。一定要提前认清医疗环境的恶劣现状,选择真正能救赎治愈生命的方式 —— 主动去了解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找到真正能治好病的纯中医大夫,选择纯正中医药尽早调理。因为当下的食品安全、生存环境、药源性伤害、疫苗接种、术后元气损伤等因素,已让很多人的身体积弊重重、满目疮痍……

这,便是我以家人的血泪经历为引,向所有人发出的最恳切、也最沉重的警示与劝诫。(作者何花)



上一篇古森红木:精品红木家具专家的匠造之路       下一篇:第八届皇家兽医师大会以创新远见,开启精准营养管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