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医学中对肝硬化、肝癌、肝腹水的治疗中方法多样,但有效措施很少,特别是甲胎蛋白高的患者,更是无计可施。陈康林通过自己几十年的实践,找到了治疗肝硬化肝癌的方法。这是治疗复杂性肝硬化肝癌的方法之一,用强化指标为恒量标准,改变了中医不能拿数据说话的历史。
关键词:药用真菌、肝硬化、肝癌、甲胎蛋白
一、甲胎蛋白高提示病情的严重性
在临床中,很多肝硬化病人的检查报告中,除了脾大之外,转氨酶、甲胎蛋白升高、腹水。在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是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甲胎蛋白的合成很快就受到抑制,从血液中消失。当发生肝炎或肝细胞等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得原来已丧失合成甲胎蛋白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甲胎蛋白含量明显地升高。因此,检测血中甲胎蛋白浓度,对于诊断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甲胎蛋白升高预示病情的发展和严重性,弥漫性肝损伤的病人甲胎蛋白高,表明罹患肝癌的可能性大。因而,对于许多肝病医生来说,目前还没有有效降低甲胎蛋白的方法。我国每年有数十万新发和死亡的肝癌病例,全国近几年每年发病人数约62.5万人、死亡接近60万人。可以这样说,病人一旦确定患了肝癌,能治愈的几率就微乎其微,而在患肝癌的病人中,80%以上合并了肝硬化。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从肝炎到肝硬化、又到肝癌的病程。
二、药用真菌在治疗肝硬化肝癌的药用作用
如果能让肝硬化患者的甲胎蛋白下降到正常值,就表明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转,可以这样说,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当然,全世界的医药专家、临床医生都希望能做成这件事。于是,陈康林又走进原始森林,去寻找能降低甲胎蛋白的野生药用真菌,找到了松针层孔菌。我用松针层孔菌、云芝、树舌、赤芝等真菌相配合,进行临床治疗,松针层孔菌对肿瘤有很好的治疗与抑制作用。
松针层孔菌主要用于改善肿瘤放化疗患者的症状,如增加食欲、减轻疼痛,可见肿瘤缩小、胸腹水减少,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改善生存质量,辅助放化疗使用,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细胞S180的抑制率为51.2%。本研究通过结合细胞形态学显微镜观察、Alamar Blue法及MTT法对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肿瘤的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待检样品是否具有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的抗肿瘤活性,另外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获得其体外抗肿瘤作用较为客观全面的信息。
本实验研究表明,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体外对S180、H22、NCI-H460细胞株均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出初步的量效关系,随剂量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其中在100μg/ml时,其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体外对人肺癌细胞株NCI-H460表现出较高的抑制活性,抑制率高达98.73%,表明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相体外具有稳定的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在体外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本实验研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其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摘自《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体外抑瘤作用初探》.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6月第13卷第3期
从以上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松针层孔菌等对肿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与治疗作用,可以使提示肝脏损伤和肝癌的标志物--甲胎蛋白,大幅度降低。于是,陈康林使用松针层孔菌等真菌,与治疗肝硬化的配方相结合,给甲胎蛋白超出正常值的患者使用,结果服用一个月的时间,几例肝硬化脾大并伴甲胎蛋白高的患者,其甲胎蛋白明显下降,少数患者指标恢复正常,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三、治疗案例
1. 一般资料
患者甲,男,50 岁,公务员。21 岁时因长期乏力,检查后确诊为乙肝大三阳,服用中药两年,乏力愈甚停止治疗;1993年因身体极度不适入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行脾切除术;2005年确诊为肝癌,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先后行8 次介入术,准备进行第9 次介入术时医生拒绝为其手术,并告知只有3 个月存活时间。
经人介绍于2010 年4 月前来我院就诊,见:身体极度消瘦、面色萎黄;自述肝区疼痛、乏力、纳呆食少。查:AFP8961.00μg/L,总蛋白83.1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74.5U/L,CT 示:肝癌伴门V 癌栓形成介入治疗后;肝硬化、少量腹水;脾脏切除术后改变、副脾;腹主A 旁小结节;门V海绵样变性。
2 . 治疗方法
自拟野生药用真菌配方:松针层孔菌,桑黄,树舌,云芝,桦褐孔菌等14种药用真菌,水煎服,每日1 剂。以此方为基础随症。
3、治疗结果
服用半月,食欲增加,面色改善,查:AFP4536.00μ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3.0 U/L,γ-谷氨酰转肽酶,69.6U/L。患者信心大增,继续服用野生药用真菌配方。 2010 年6 月18 日查:AFP4291.00μg/L,γ-谷氨酰转肽酶97.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7 U/L;2010 年7 月28 日查:AFP491.00μg/L,γ-谷氨酰转肽酶6.9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1 U/L;2010 年10 月6 日查:AFP8.79μg/L,肝功(-);2010 年11 月30 日查:AFP7.19μg/L,肝功(-)。每月复查,AFP 均未见升高,肝功时有升高,但很快降至正常。至2010 年12 月21 日查:AFP7.08μg/L,肝功(-)。2011 年4 月,身体健壮,每日饮酒,随访至今无碍。
4、讨 论
近年来,肝癌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之一,它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也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患者冯子明在接受介入后,疾病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后医生已拒绝为其再做治疗,在经过运用辨证和辨病治疗后,运用自拟野生药用真菌。配方治疗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癌以脏腑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主病在肝。脏腑气血亏虚,痰凝血瘀,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其中又以忧思抑郁、脾虚湿聚、湿毒外侵为主要病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机畅达与否主要责之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酒食所伤,脾胃受损,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聚湿为痰,瘀阻血瘀,日久形成肝癌。
《卫生宝鉴》说:“凡人脾胃虚弱或饮食过常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医宗必读》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湿热毒邪,从外而入,瘀阻于肝,日久形成肝癌。
我希望全国的医疗机构越来越少,病人越来越少,我们就要治好病,在今天的原始森林中,有很多很多医治疾病的药用真菌,没有被开发利用。
四、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桑黄
*《桑黄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食用菌》,2005(2).江苏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周存山,马海乐*《桑黄粗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转移相关能力的抑制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3月第2期.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院.赵澜,张红锋
*《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教研室,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监控室.车会莲,孟繁岳,杜杰,李蓉
*《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抗肿瘤和抗环磷酰胺致突变作用研究》.《食用菌》,2006(5).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王清,沈业寿,赵浩如 *《桑黄多糖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5月日.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赵澜
*《桑黄抗大鼠肝硬化作用实验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张万国,胡晋红,蔡溱,黄瑾
2、树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69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树舌多糖CF注射液与环磷酰胺联合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医药信息》2004年第21卷第6期.黑龙江中医药 大学.宋高臣,于英军,管宇,李丽阳
*《树舌灵芝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6月1日.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周忠波
*《树舌灵芝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的影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分公司,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李玉白,黄红焰,唐光辉
3、云芝
*《云芝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时相问题》.《陕西新医药》.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室,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于立竖,丁郁,姚养正
*《云芝、丹参对EAC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学杂志》,2008年5月第24卷第3期.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祝绚,鲍依稀,李进,刘靖,王宏萍
*《国产云芝多糖对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促进作用》.《中国抗生素杂志》,13(6):425-431,1988.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免疫研究室,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理室.胡其乐,王泓,沈炜明,陈荣秀,邹敏
五、降低脾大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裂蹄层孔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64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裂蹄木层孔菌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草药》,2011年10月第42卷第10期.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长春日惠食用菌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张问,焦燕,李航,李敬轩,蔡云,李红,杨世杰
*《裂蹄木层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抗肿瘤活性初探.《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第23卷第9期.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药学院,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刘云,胡姗姗,朱欣婷,李常春
*《裂蹄木层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药学院,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刘云,胡珊珊,朱欣婷
六、降低转氨酶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木蹄层孔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57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木蹄层孔菌化学成分及不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131-13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陆勇芹,周文明,王琦,李玲玲
*《木蹄复方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2月第19卷第3期.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海军医学研究所防护医学研究室.何晓义,沈先荣,刘琼,蒋定文,王庆蓉,葛卫红
*《木蹄层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菌物学报》20129月15日第31卷第5期.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黄天姿,杜德尧,陈永强,袁博,鞠秀云,冯友建,王力,蒋继宏
*《木蹄层孔菌乙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论著》.安徽师范大学中药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刘量,郑维发,周守标
*《木蹄复方水提物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13年第24卷第3期.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管理大队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 上海.陈伟,何颖,蒋定文,侯登勇,莫琳芳,沈先荣
斑褐孔菌
*《蕈菌医方集成》第174-175页.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陈士瑜,陈海英著
*《中国药用真菌》第314页.科学出版社出版.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等著
七、调节免疫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硫磺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36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华东苏、浙、皖三省的黏菌物种》.《菌物学报》2017年4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高伟,闫淑珍,徐美琴,戴群,姚慧琴,刘岐莎,陈双林
*《硫磺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6),204至207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娟,高锦明,张鞍灵,李晓明
*《珍稀食药用真菌朱红硫磺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月,第34卷,第4期.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丁祥
*《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戴玉成、图力古尔主编,第106—107页
2、薄树芝
*《薄盖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79年6月第14卷第6期,余竞光、翟云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薄树芝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中药材》2013年5月第36卷第5期,825页至827页.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严春燕,华雨蕾,黎乃生,张德志
*《薄芝糖肽对肺炎患儿短期体液免疫调节的研究》.《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5月,3至4页,易天江
*《薄芝糖肽降低消化道肿瘤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评价》.《论著临床论坛》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年第16卷第3期.213页至215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张颖,于莉,杨玲,杨孟丹,王颖
*《薄盖灵芝对小鼠体内、外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年第9卷第3期.北京中医学院气功研究所免疫室.顾立刚,陶菌娣,赵仲生,张丽,严宣左,周勇 八、软化肝脏的药用真菌(在此不做详述,这是我的知识产权) 九、造血系统的药用真菌(同样属于我的知识产权)
十、降低甲胎蛋白的药用真菌
1、松针层孔菌
*《针层孔菌P11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中药材》,2011年8月第34卷第8期.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陶美华,陈玉婵,李冬利,章卫民
*《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体外抑瘤作用》.《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6月第13期第3卷.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陈卫国,肖细林,高劲松,熊志霖,胡云南,李增博,陈宪辉,蒋继宏,扈凤平
十一、治疗各种并发症的药用真菌
紫丁香蘑、槐耳、苦白蹄、薄皮纤孔菌、猪苓、茯苓、竹黄、隐孔菌、毛蜂窝菌、橘黄裸伞、金丝刷、蜜环菌、灰树花、蝉花、假芝、白耙齿菌、柱状田头菇 、金顶侧耳、裂褶菌、淡黄木层孔菌、绿栓孔菌 、白栓孔菌、斑褐孔菌、牛肝菌、红鬼笔、大马勃 、香菇、古巴裸盖菇、僵蚕等。
总结: 对于一个甲胎蛋白高的肝癌肝纤维化、腹水、转氨酶、脾大的患者,一般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见效,完成一个月以后,应该到医院去做一个检查,查一查各项指标下降的情况。这就可以与服用真菌配方之前的甲胎蛋白转氨酶升高情况相比较,这样就有一个对照。而治疗肝纤维化、脾大所需要的时间,就要长一点了。一般真菌治疗肝硬化、脾大,3-4个月要到医院查一下,看看肿大的脾脏缩小没有。一般以一年为期,长的可能要1-2年,这就要看患者病情严重的程度。一般弥漫性肝损伤早、中、重度时都较快,肝硬化好转就较慢,失代偿期更慢,肝癌的甲胎蛋白一般一个月就可以下降,但要治好肝癌,则需要3-5个疗程。

在这些发明专利的基础上,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总结、不断地临床,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学习,实践,总结,临床,最后才总结出了一套治疗肝癌、肝硬化甲胎蛋白转氨酶高的治疗方法。
配 方:毛蜂窝菌10克,木蹄层孔菌20克,云芝20克、树舌20克、赤芝10克、桑黄20克等十二种野生药用真菌。每剂真菌每天煎三至四次,一天服完。
见 效 期:30天
服 用 期:3个月后调方
注意事项:饮流食
技术支持: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
肝纤维化、肝硬化伴腹水
摘要:肝硬化伴有腹水的治疗原则是减轻腹腔积液、下肢浮肿等症状,减少由此带给病人的痛苦;并预防腹腔积液的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脐疝破裂等,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为肝肾综合征;在此基础上,消除产生腹水的门静脉高压及脾大,治疗引起脾大等症状的肝纤维化。对于顽固性腹水,这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了。可能文章有点糙,但这是今后医学的一个大方向。
关键词:药用真菌、肝硬化、腹水
一、从门脉高压到腹水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患者就诊时常常会听到的一个词,指的是门静脉腔内压力增高。肝脏由两条血管供应养分,分别是门静脉和肝动脉,其中,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将来自胃肠道、脾脏和胰腺的血液引流入肝脏。门静脉和肝动脉在肝脏内逐渐分成细小的毛细血管网,在肝窦处汇合,收集肝脏的代谢产物之后,又逐渐汇合成肝静脉。从门静脉、肝窦,再到肝静脉、下腔静脉,就像是一条从上游到下游的河流,河流的任何一段水流不畅时,上游的压力就会增大。肝脏作为河流当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当慢性病变导致肝硬化时,肝内血管收缩、扭曲、变形、狭窄、堵塞,肝细胞肿胀压迫小血管,均会导致上游(门静脉)流动不畅,压力增高。正常门脉压为5-10mmHg(7-14cmH2O),当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12mmHg时,上游邻近血管将受到影响,而出现静脉曲张、脾脏功能亢进、腹水等症状,统称之为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是导致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晚期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门脉高压的并发症,让患者饱受病痛困扰,甚至威胁生命。而门静脉高压本身无症状,往往是出现并发症以后才发现有门脉高压。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
门静脉和体静脉之间有广泛的交通支,门静脉高压将导致交通支开放、扩张,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包括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肛门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和上腹部皮下静脉曲张。曲张的食管静脉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门脉高压性胃病
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出各种形态的充血性红斑,呈蛇皮或马赛克及樱桃红样斑点,有时出血。
充血性脾肿大
即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或血红蛋白减少。
腹 水
重症患者腹腔内可以存在数千毫升的腹水,并可出现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门脉高压早期,患者可无症状,只能通过内镜、影像学检查、门静脉测压和临床体检来进行诊断。随着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状也愈加明显,当出现并发症时就提示肝硬化进入了失代偿期,预后不良。许多并发症属于急症,需要住院治疗。
肝硬化患者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说“你的肝硬化还处于代偿期”,或“你的肝硬化比较严重了,失代偿了”。简单来说,代偿期肝硬化就是早期肝硬化,虽然存在着明显的肝损害及肝纤维化,但剩余的肝细胞更加拼命工作,在重负之下完成肝脏承担的各项功能。这时患者常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肝区不适等症状,有时还有门脉高压症状。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剩余肝细胞数量越来越少,即使拼命工作也无法胜任肝脏的各项功能。一旦不堪重负,就会出现肝功能衰竭,各种肝纤维化症状愈加明显,门脉压力越来越高,出现了门脉高压的并发症,通常称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失代偿期肝硬化往往以出现腹水症状为标志,并可出现肝功能衰竭、严重的门脉高压症状等多种表现。而在失代偿期,主要的表现为各种肝功能衰竭症状:
1、病人明显乏力、消瘦、面色晦暗,并有黄疸、尿少、胸水、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2、出血倾向及贫血 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大幅下降,凝血因子不足,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因此,可以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粘膜紫癜或出血点,女性可有月经过多、贫血。
3.内分泌系统失调 由于肝脏激素代谢失调,肝硬化晚期患者性欲减退、生殖功能下降,男性出现体毛脱落、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女性发生闭经及不孕。
4.门脉高压症状更加明显 可出现胸水、腹水,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明显的脾功能亢进等。
5.多种并发症表现 如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在严重的肝硬化基础上,可能会出现肝癌。
虽然引起腹水的直接原因是门静脉高压,而重度肝硬化导致的一些问题,也是引起腹水的因素。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相当复杂,实际上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以下几个因素助长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腹水: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在肝硬化患者中,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退,蛋白类食物摄取不足和消化吸收障碍,以及血浆白蛋白不断漏入腹腔,血浆白蛋白含量可显著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随之下降。一般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8g/L时,常有腹水或水肿产生。
肾脏因素。 肝硬化时由于肾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导致钠和水的潴留,从而促使和加重腹水的形成。
3.内分泌因素的作用。 可见,门静脉高压虽是促成肝硬化患者腹腔积液的主要原因,而腹水的最后形成,还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治疗腹水需要多真菌配合
想治愈肝硬化腹水,必须针对引起腹水的因素进行对应治疗,但因素又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多种野生药用真菌相配合,以进行有效的治疗。
为什么肝硬化患者会腹水?首先,有一点很明显,患者的肝脏肯定已经是重度纤维化了;其次,病情受门脉高压的影响,脾肿大到了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腹水;再次,有脾大或腹水的患者,有一部分人的甲胎蛋白也会升高,有的肾脏受损。那么,要治好腹水,就不能以单向思维的方式来施治,那将不能根本治好腹水,今天消退、过些天又涨。
首先,应该同时找到治疗肝纤维化、脾大、抑制与治疗肿瘤、补肾、消水、消炎、平衡内分泌代谢的药用真菌,相互搭配,才有治好腹水的可能。
这几年来,就有三十多位各种原因引起腹水的患者、通过十天到一个月的时间,腹水就完全消失了。中医治疗腹水的概率很低,西医治疗使用利尿剂,对患者的危害太大,很容易形成惯性腹水。用云芝、树舌、赤芝、桑黄等9种药用真菌可以很好的抗肝脏纤维化、脾肿大、抑制与治疗肿瘤。那么,用什么真菌去消水、消炎、补肾、平衡内分泌代谢呢?这是治好腹水的关键。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真菌药用的文献资料,发现在文献中,记载了消水比较好的中药有猪苓、茯苓,消炎的中药有东方栓菌,补肾的野生真菌、平衡内分泌代谢的真菌。
虽然查找到有关这种中药的资料,但到药材市场去或网购,却难以找到货真价实的野生药材。怎么办?陈康林又多次走进原始森林,到云南采集野生茯苓。
陈康林向来认为,用药必须是野生的,因为野生真菌的药性强、作用好。但是,今天国内所普遍使用的,几乎都是人工栽培的。
三、治肝硬化腹水的药用真菌等
猪苓的资料和报道较多。猪苓在我国分布广泛,多年生,长于地下。猪苓含有多糖、生物素、猪苓酮、甲壳素,及钙、镁、钾、钠等无机成分。(《食用菌》1993.6、《中国药用真菌学》1997)。
猪苓具有利尿作用:健康人试服8克猪苓,水煎口服,6小时内尿量增加62%,尿中氯化钠增加45%,作用比咖啡因、木通或茯苓强。但3克煎剂及临床常用量未能证实对人体的利尿作用。输尿管瘘试验,以0.25-0.5g/kg静脉或肌肉注射,4-6小时内尿量增加了3倍,口服或静脉注射量低于0.0048/kg,则无作用。但去肾上腺的大鼠,同时服用猪苓煎剂与去氧皮质酮,5小时内尿量反而减少,尿中Na+、Cl-、K+与对照组比较改变不大。猪苓既无稀释血液作用,也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其利尿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生物学杂志》1963.7、《南京药学院学报》1964.10)猪苓对肝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猪苓多糖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产生抗-HB2则有显著促进作用,还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使肝5'-核苷酸、酸性磷酸酶、6-磷酸葡萄糖酸酶活力回升。其机理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肝损过程中的某些靠后环节有关,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机理之一。(《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3.)
茯苓,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医传统药材,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从文献中,可以查阅到,茯苓是一种生长于松林根部的地下真菌,多年生,需要阴干。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有β-茯苓聚糖、三萜类物质、卧孔菌素、麦角甾醇、卵磷脂、胆碱、腺嘌呤以及甲壳素等。(《中草药》1985.4、《药学杂志》1975.9.)有不少实验表明茯苓的利尿效果好,茯苓浸剂腹腔注射或乙醇提取液静脉给药,均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茯苓乙醇提取物的利尿作用起效缓慢,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其利尿作用是促钾以外的其他成分排泄所致。利尿机理则与影响肾小管Na+的重吸收有关,而促钠排出的有效成分为茯苓酸。(《中华医学杂志》1955.4、《中华药学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文摘集》1963)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煎剂灌胃,对于正常大白鼠有利尿的作用。五苓散提取液静注于犬,在增加尿量的同时,并能增加Na+、K+、Cl-的排出。
东方栓菌,子实体无柄,木栓质,生长于阔叶林中枯腐木上。全国各地广泛分布。主要用于炎症、肺结核、支气管炎、风湿等疾病。(见《中国药用真菌》)目前,东方栓菌更详细的研究资料不多,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是应用东方栓菌的抗菌作用。东方栓菌有广谱抗菌功能,从陈康林这几年的临床实践来看,发现东方栓菌的效果很好。
陈康林将云芝、树舌、赤芝、猪苓、茯苓、东方栓菌等17种野生药用真菌及其它一些对症的药用真菌配合起来,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结果效果很好,没有不见效的。
陈康林在治疗过程中还发现,部分有胸水的患者,其胸水也很快地消退了。今天在临床中,有很多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但还是不能解决腹水问题,形成顽固性腹水,而一旦诊断为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概为半年。
四、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树舌
*《树舌灵芝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的影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国旅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分公司,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李玉白,黄红焰,唐光辉
*《琅琊山树舌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性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6期. 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殷培峰
*《树舌Ganoderma lipsiense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菌物学报》2..5,3(1):35-42 *《中国贵州高等真菌原色图鉴》主编:邹方伦,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年11月
*《树舌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菌物研究》2005年3期,35-42页
*《中国药用真菌》324页,科学出版社出版. 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等著
桑黄
*《桑黄抗大鼠肝硬化作用实验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张万国, 胡晋红, 蔡溱, 黄瑾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63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桑黄多糖对免疫细胞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2期.辽宁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宋柳徵、张佩
*《桑黄提取物对肿瘤生长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教研室,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监控室.车会莲,孟繁岳,杜杰,李蓉
五、降低门静脉高压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云芝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45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云芝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时相问题》.《陕西新医药》.陕西省中医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室,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于立竖,丁郁,姚养正
*《云芝、丹参对EAC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免疫学杂志》,2008年5月第24卷第3期.重庆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临床检验诊断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祝绚,鲍依稀,李进,刘靖,王宏萍
*《国产云芝多糖对小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促进作用》.《中国抗生素杂志》,13(6):425-431,1988.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免疫研究室,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理室.胡其乐,王泓,沈炜明,陈荣秀,邹敏
*《云芝多糖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湖北医药学院医疗保健中心,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钟萍,王云甫,李萍
六、降低侧支循环曲张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裂蹄层孔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64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裂蹄木层孔菌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草药》,2011年10月第42卷第10期.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长春日惠食用菌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张问,焦燕,李航,李敬轩,蔡云,李红,杨世杰
*《裂蹄木层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抗肿瘤活性初探.《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第23卷第9期.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药学院,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刘云,胡姗姗,朱欣婷,李常春
*《裂蹄木层孔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作用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遵义医学院药学院,遵义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刘云,胡珊珊,朱欣婷
七、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毛蜂窝菌
*《中国药用真菌》384页,科学出版社出版. 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等著
木蹄层孔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57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木蹄层孔菌化学成分及不同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131-13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陆勇芹,周文明,王琦,李玲玲
*《木蹄复方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年2月第19卷第3期.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海军医学研究所防护医学研究室.何晓义,沈先荣,刘琼,蒋定文,王庆蓉,葛卫红
*《木蹄层孔菌子实体化学成分及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菌物学报》20129月15日第31卷第5期.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黄天姿,杜德尧,陈永强,袁博,鞠秀云,冯友建,王力,蒋继宏
*《木蹄层孔菌乙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论著》.安徽师范大学中药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刘量,郑维发,周守标
*《木蹄复方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年2月第19卷第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药体外代谢实验室 杭州,海军医学研究所 防护医学研究室 上海.何晓义,沈先荣,刘琼,蒋定文,王定蓉,葛卫红
治疗脾肿大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松针层孔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65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针层孔菌P11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中药材》,2011年8月第34卷第8期.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省华南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陶美华,陈玉婵,李冬利,章卫民
*《松生拟层孔菌子实体乙醇提取物体外抑瘤作用》.《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6月第13期第3卷.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陈卫国,肖细林,高劲松,熊志霖,胡云南,李增博,陈宪辉,蒋继宏,扈凤平
九、治疗腹水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茯苓 *《茯苓总三萜的抗炎作用研究》《安徽医药》2009年09期.安徽中医学院省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汪电雷、陈卫东、徐先祥
*《中华本草》第1册第1-3卷,第554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药用真菌》775页.科学出版社出版.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等著
猪苓
*《民族药猪苓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年9月第9期.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吴用琼
*《猪苓及猪苓多糖对BBN诱导的膀胱癌大鼠胸腺、脾指数及CD86表达的影响》.《免疫学杂志》2012年2月第28卷第2期.李彩霞,曾星,黄羽等
*《猪苓及猪苓多糖对BBN联合糖精作用Fisher-344大鼠肝脏代谢酶的影响》.《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923-926. 张国伟,李彩霞,王艳峰等
*《猪苓及猪苓多糖对膀胱癌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广州市大学城内环西路广东省中医药科学楼. 曾星,李彩霞,张国伟等
*《猪苓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建鲤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南方农业学报》2013,44(9):1564-15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杜金梁,贾睿,曹丽萍,殷国俊 *《猪苓汤治疗肝癌癌性腹泻》.《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11月第7卷第32期.陈曦,高蕾,赵和
*《中华本草》第1册第1-3卷,第551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药用真菌》576页.科学出版社出版.吴兴亮,卯晓岚,图力古尔等著
十、杀灭细菌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松萝
*《松萝酸地衣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第38卷第四期即2013年2月第539页,拉喜那木吉拉、包海鹰、图力古尔.吉林吉农业大学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院
*《松萝研究利用现状及前景》.《西藏科技》,2007年8期.西藏农牧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九州大学(日本),九州电力(日本).林芝,杨凌
*《松萝属地衣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发展》.《中国中药杂志》.第38卷第4期,2013年2月.吉林农业大学 教育部食药用菌工程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 拉喜那木吉拉,包海鹰,图力古尔
*《松萝酸的提取和抗癌活性研究》.《西北医学杂志》1996年10月,第11卷第5期. 西安医科大学医学院.靳菊情,丁东宁,欧阳雪宇,闫宝琦
*《西藏长松萝浸提物抑菌作用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 年5月21日.第5期,154页至159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西藏米林县委团,西藏大学,日本九州大学,日本九州电力. 苏印泉,王海宏,马养民,李荣钦,玉泉幸 一郎,牟田信次
东方栓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41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白腐真菌东方栓孔菌在两种液体培养基中产漆酶过程的生理学研究》.《菌物学报》,2017年5月22日.北京林业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郑飞,孟歌,安琪,吴雪君,司静,刘红霞
*《中华本草》第1册(第1-3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564页
肉球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92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中华本草》第1册(第1-3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500页
*《亚肉座菌天然产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菌物学报》,2017年5月22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何肖云,郭庆丰,付德来,臧相云,邱君志
十一、调节免疫的药用真菌及参考文献
1、硫磺菌
*《中国抗肿瘤大型药用真菌图鉴》136页,陈康林等,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
*《华东苏、浙、皖三省的黏菌物种》.《菌物学报》2017年4月22日.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高伟,闫淑珍,徐美琴,戴群,姚慧琴,刘岐莎,陈双林
*《硫磺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15(6),204至207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王娟,高锦明,张鞍灵,李晓明
*《珍稀食药用真菌朱红硫磺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月,第34卷,第4期.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丁祥
*《中国东北野生食药用真菌图志》戴玉成、图力古尔主编,第106—107页
薄树芝
*《薄盖灵芝化学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79年6月第14卷第6期,余竞光、翟云凤,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薄树芝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中药材》2013年5月第36卷第5期,825页至827页.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严春燕,华雨蕾,黎乃生,张德志
*《薄芝糖肽对肺炎患儿短期体液免疫调节的研究》.《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5月,3至4页,易天江
*《薄芝糖肽降低消化道肿瘤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评价》.《论著临床论坛》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年第16卷第3期.213页至215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肿瘤科.张颖,于莉,杨玲,杨孟丹,王颖
*《薄盖灵芝对小鼠体内、外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年第9卷第3期.北京中医学院气功研究所免疫室.顾立刚,陶菌娣,赵仲生,张丽,严宣左,周勇

总结: 从我这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来看,一般的腹水几天就可以见效,而在医院治疗后成为顽固性腹水的患者,治疗难度大,有时需要一至二个月才能控制腹水,要想真正的控制着腹水,必须先控制门静脉高压,控制住脾大。但是,要想真正治好肝硬化,必须加入能让肝细胞产生内生激素的药用真菌,才能让硬化来的肝脏软化,这个是我的秘密。用以上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顽固性腹水问题。在上面的这个配方中,陈康林使用了几种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用真菌,几种治疗脾大的药用真菌,几种治疗门静脉高压的药用真菌,还有几种利水的药用真菌,三种抗菌的药用真菌,防治炎症,因为一旦发现患者腹水中有炎性物,一般都是耐药性复合性炎症,这就需要多种抗菌药配合使用,才有消炎的可能,还有两种调节提高免疫力的真菌,再把这些药用真菌配合组方,就可以标本兼治。如果患者在医院里使用利尿剂已十天以上,还没有消除腹水,腹水还在反复,陈康林建议患者尽快使用上述方法,一般半个月至一个月就可见效。当然,如果是没有使用过利尿剂的患者,效果就更好了,一般一个星期就可见效。其实,也可以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不会引起冲突。当然,过多使用利尿剂还会造成很多副作用,甚至使病情加重。而使用野生药用真菌配方,尚未发现有副作用,又可缓解肝硬化病情,使肝硬化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并可逐步逆转肝硬化病程。这个配方如果能在我国推广,将可以让许多人受益。陈康林于2003年开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一共申请了七项治疗肝脏疾病的发明专利:比如《一种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中药》(ZL200410100945.7)、《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ZL200410100950.8)等。在这些发明专利的基础上,逐步摸索着前进,最后找到治愈肝腹水的方法。
肝腹水的医院治疗多采用白蛋白、利尿剂及保肝药物治疗,虽能暂时解除病人痛苦,但治标不治本,容易反复,而且价格也昂贵,使得多数病人负担不起。另外过分强烈的利尿也往往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肾功能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容易诱发肝昏迷。在治疗肝腹水方面我主要根据肝腹水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打破传统治疗腹水的方法,采用药用真菌复方治疗,不单纯降酶、消黄、利水,重在调补人体气血,虽是局部病变,但要整体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肝腹水的目的。另外药用真菌复方用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并能阻止和抑制病毒在肝脏的复制,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清除肝细胞核外的肝炎病毒,同时也会消除肝细胞核内的肝炎病毒。其关键还在于能改变肝病基因,恢复正常的肝细胞基因,从根本上治愈肝腹水的源头和祸根。
配 方:云芝20克、树舌20克、赤芝10克、桑黄20克、裂蹄层孔菌10克、粗毛褐孔菌10克等十八种野生药用真菌。每剂真菌每天煎三至四次,一天服完。 见 效 期:30天 服 用 期:2个月后调方 技术支持:北京陈康林野生真菌研究院
联系电话:18518399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