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请警惕易出现的“血压晨峰”
——湖南省中医院 刘春华 教授
不少高血压患者常常在晨起时感到头晕、头痛,测量血压时发现数值明显偏高。部分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会逐渐下降,有些患者即使不服用降压药,血压也会在一段时间后逐渐降低甚至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其实在医学上被称为“血压晨峰”现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血压晨峰?它的形成机制究竟是怎样的?会对身体产生哪些潜在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有效调控血压晨峰,守护心血管健康呢?值此,在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特邀湖南省中医院刘春华教授在线科普答疑解惑,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关于血压晨峰的诸多疑虑。
【科普讲堂】:什么是血压晨峰?
血压晨峰指的是人体在清晨时段(通常为6:00-10:00)出现的血压显著升高的现象。目前,医学上通常以起床后2小时平均收缩压与睡眠时1小时内最低平均收缩压之间的差值来计算血压晨峰值。由于血压晨峰的监测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住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者门诊进行的动态血压监测,才能准确获得血压晨峰的相关数据。
【科普讲堂】:血压晨峰的形成机制
血压晨峰的形成机制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在清晨时段,当我们的身体从睡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这一系统就像是身体的“警卫员”,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跳加快,让心脏更有力地跳动,以输送更多的血液到全身;同时,它们还会使血管收缩,减少血管的内径,从而增加血管内的压力。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会变得活跃,进一步促使血压上升。这些生理调节反应是人体为了适应清晨的活动而产生的正常现象。
然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或血管弹性较差的人群来说,血压晨峰现象则往往属于病理性的。尤其是老年人(≥65岁),更是血压晨峰现象的高发人群。老年人随着身体的衰老,血管就像使用了多年的橡皮管一样,弹性变差,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也随之下降。晨起时,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变化较大,比如心脏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会增加,但血管却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在心脏收缩时,大动脉不能有效地缓冲压力,使得收缩压明显升高;而在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弹减弱,舒张压则相对较低,脉压增大。
一般成人(18-60岁)身体机能相对较为旺盛,血管比较柔软,弹性较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老年人强,对血压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好,所以血压晨峰现象相对没有老年人那么明显。但也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如果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清晨醒来后,交感神经活性迅速增强,会释放神经递质,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还可能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使清晨血压升高更为明显。
【科普讲堂】:血压晨峰的危害
清晨血压骤升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急剧增加,这就如同对血管壁施加了巨大的外力,容易导致血管壁上的斑块破裂。一旦斑块破裂,就会激活体内的凝血机制,形成血栓。而血管被血栓堵塞,就会使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据统计,约40%的心肌梗死和30%的脑卒中发生在清晨时段。
长期未控制的晨峰血压还可能损害心脏、肾脏、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它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管腔变窄,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随着病情的进展,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的并发症,大大增加了靶器官损伤的风险。
【科普讲堂】:中西医协同有效调控血压晨峰
中医里并没有关于“血压晨峰”的记载,根据其出现时患者产生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可归为“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为,眩晕的主要病因有风、火、痰、瘀、虚,一般成年人以实证或虚实夹杂为主,常见的证型多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有关,平时脾气比较急躁、容易生气的年轻人,身体里的阳气容易上冲,导致血压在早晨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而老年人精气渐渐衰退,则以虚证为主,常见证型有肝肾阴虚、虚阳偏亢或虚火上扰、脾肾阳虚等。
对于血压晨峰高的病人,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活动,应该平躺休息或静坐3-5分钟;有晨练习惯者应推迟晨练至血压稳定后(如上午10点后);避免血压晨峰时段情绪激动;不要太长时间的睡眠,因为长时间的睡眠会通过呼吸出汗等方式挥发人体水分,引起血液浓缩、黏稠,增加血压晨峰时段血栓形成的危险。减少高盐、高脂饮食;睡前避免大量饮水或饮酒,以防夜间频繁排尿影响血压。
若睡前血压偏高,可在医师指导下睡前服用一次降压药,以覆盖清晨血压高峰。中医辨证施治可以改善病理性的血压晨峰现象。
此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这包括适当锻炼、改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及合理饮食,而药食同源作为中医的重要理念,使中医在食疗方面有很大优势,以下是高血压常见证型的食疗方案:
·肝阳上亢证
常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
饮食应以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为主,可多吃芹菜、紫菜、菊花、绿豆、莲子心等食物。
<推荐食疗>:菊花粥(菊花、粳米煮粥)、芹菜汁。
·痰浊中阻证
常见头晕头重、胸闷腹胀、肢体困重、痰多等。
饮食应以健脾利湿、化痰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多吃薏米、冬瓜、茯苓、山药等.
<推荐食疗>:薏米粥(薏米、粳米煮粥)。
·肝肾阴虚证
常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
饮食应以滋补肝肾为主;多吃枸杞子、桑椹、黑芝麻、黑豆等。
<推荐食疗>:枸杞粥(枸杞子、粳米煮粥)。
·瘀血阻络证
常见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等。
可食用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洋葱、黑木耳、玫瑰花等。
<推荐食疗>:山楂茶(山楂泡水)、洋葱炒木耳等。
总之,高血压患者要充分认识血压晨峰现象的危害,通过中西医协同的方法,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调控血压晨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专家档案】:
【刘春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湖南省“225”工程高层次卫生人才,湖南省“十四五”第一批中医老年医学学科带头人,德艺双馨“2023人民好医生年度人物”,2024年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病(代谢与心脑血管疾病方向)临床与科研,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等15部,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及教改课题在内的各级科研课30余项,企业委托技术服务课题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各级奖励11项,发明专利3项。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
·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糖尿病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眩晕症,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与乳腺疾病、亚健康状态等。
【出诊时间及地点】:
周三(上午)、周日(上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心血管科;
周日(下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经典经方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