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鲜事 > 正文

铭记抗战守初心 水利攻坚启新程 ——记王昭选与他的 “三大发现”

http://www.resouzg.com/ 2025-08-26 14:16:28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 白梓

小编导读:2025 年,中国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

2025 年,中国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回望烽火岁月,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嵴梁,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与独立,这段镌刻着不屈精神的历史,值得每一代人永远铭记。

抗战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荣光,更是民族凝聚力与坚韧意志的伟大彰显。它让我们深刻懂得,和平来之不易,需以实力守护、以行动珍惜。在和平年代,除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水利事业作为 “国之重器”,更是保障国家发展、守护民生幸福的基石。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 从古至今,水利工程始终为农业灌溉、防洪抗旱、工业用水提供着不可替代的支撑,维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脉。

在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王昭选。他的 “三大发现”,在水利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水利界的水库淤积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在水利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逐梦之路:从戎装到水利,初心始终滚烫

1951年,王昭选出生于山东胶州。18岁时,他怀揣保家卫国的赤诚投身军旅,五年的军营生活虽艰苦,却锤炼出他坚毅刚强的品格、雷厉风行的作风,更铸就了自强不息、敢闯敢拼的意志 —— 这些宝贵品质,成为他日后直面挑战的精神底气。

退伍后,王昭选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始终保持军人的干劲,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任务。1986 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与过人胆识投身商海,创办实体企业。创业路上虽历经挫折,但他以顽强毅力一次次破局,在商场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 2009 年。彼时,胶南水利局委托他改造大场镇水库下游的吉利河河道。正是这项看似普通的工程,让他与水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施工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水库淤积给百姓带来的困境:旱季时,水库干涸见底,干裂的土地让农作物绝收,农民一年辛劳付诸东流;汛期时,淤积导致水库蓄洪能力骤降,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冲毁房屋,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岌岌可危。

百姓的无奈与艰辛深深刺痛了王昭选的心。那一刻,他毅然放下商业事务,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解决水库难题的办法,让百姓摆脱困境!” 自此,他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水利科研之路,开启了为民生谋福祉的新征程。

“三大发现”:解锁水库淤积难题,填补世界空白

为破解水库淤积难题,王昭选全身心投入研究:他走遍水库周边村落,实地考察水文地貌,走访百姓摸清历史与现状;他查阅国内外海量水利资料,借鉴先进技术经验,更在实践中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思路。经过多年深耕,他终于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三大发现”,为水利事业注入新活力。

发现一:河道与拦河坝的协同智慧

王昭选发现,大水库下游河道淤积是制约水库功能的关键瓶颈。为此,他创新提出 “清淤 + 建坝” 的协同方案:先清理下游河道淤积的泥沙,恢复河道畅通;同时在河道修建五米以下的拦河坝,通过拦河坝调节水流 —— 旱季时减缓流速、稳定水位,保障农田灌溉,实现 “旱涝保丰收”;数十年后拦河坝淤积,再将淤沙挖出用于建筑行业,形成 “清淤 — 利用 — 再清淤” 的循环模式,既解决淤积问题,又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发现二:小水库 —— 大水库的 “守护天使”

针对大水库泥沙淤积的源头问题,王昭选将目光投向水库上游的山沟。他提出在山沟中多建小水库,让小水库充当大水库的 “过滤器”:雨季时,小水库拦截泥沙、沉淀杂质,让清澈水流注入大水库,大幅减轻大水库淤积压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错落分布的小水库与山水相融,打造出优美景观,为当地增添生态亮色。待小水库数十年后因淤积 “退役”,再用机械将淤泥推至两岸造田,既解决后续处置难题,又增加耕地面积,实现 “一举多得”。

发现三:全民动员,让老旧水库 “焕新生”

我国上世纪兴建的八万多座老旧水库,普遍面临淤积严重的困境。王昭选提出一套系统解决方案:发挥各地水库水利官员的积极性,先在每座水库大坝修建放水闸,择机排空库水;再用机械深挖清淤,将肥沃的淤泥用于打造高产粮田,将沙子用于建筑行业 —— 清淤量需达到水库初始库容,相当于让水库 “脱胎换骨”,重新具备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更关键的是,这套模式可循环使用:即便数十年后水库再次淤积,只需重复 “三大发现” 策略,即可实现水库永续利用,为民生与粮食安全持续护航。

深远影响:利国利民的 “水利之光”

王昭选的 “三大发现”,不仅是理论突破,更是实践中的 “金钥匙”,在水利、生态、经济、粮食安全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从荣誉层面看,自 2016 年 “三大发现” 问世以来,王昭选先后荣获 “中华爱国先进模范人物”“2018 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信用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 等称号;2019 年,他受邀出席第三届中国品牌峰会,获评 “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其创办的青岛海西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 “中国品牌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同年还斩获 “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奖”“着名创新诺贝尔奖及伟大发明家奖”;2020 年,他荣誉入驻中国名家数据库;2021 年,再获 “乡村振兴水利发展科技创新十佳影响力人物”“中国长城品牌人物奖”;2022 年他作为 “三大发现” 发明人荣登《中华英才》特刊封面,成为填补世界水利空白的标杆人物。

从实际价值看,“三大发现” 的意义远超水利领域:

水利层面:填补了国内外水库淤积治理的空白,让数万座老旧水库重获新生,保障了水利设施的可持续运行,为水利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生态层面:提升了水库蓄洪、供水能力,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助力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旱涝灾害引发的生态风险;

经济层面:淤沙、淤泥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资源开发成本,为建筑、农业等产业提供支撑;改善的水利条件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繁荣,为工业发展提供稳定水源;

粮食安全层面:在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三大发现” 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实现 “旱涝保丰收”,提升了我国粮食产量,减少对外依赖,让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传承与展望:以水利之力助复兴

如今,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随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水利事业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王昭选的 “三大发现”,不仅是技术方案,更传递着 “以民为本、创新破局” 的理念 —— 它激励着更多水利工作者突破传统思维,以创新应对水利难题。

站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铭记先烈的牺牲,更需传承他们的坚韧精神。王昭选用行动证明,和平年代的 “坚守”,可以是攻克一项技术难题、守护一方百姓安宁。未来,期待 “三大发现” 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让更多水库焕发生机,让更多百姓受益;更期待无数像王昭选这样的奋斗者,以创新为笔、以坚守为墨,在水利事业乃至各领域书写新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坚实力量。(文/贾妍 2025年8月26日)



上一篇中国商业联合会入会申请审理通知书       下一篇:法籍华人艺术家陆永安《量子·山海》开启抒情抽象当代艺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