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德之本也。”尊老敬老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底色,从《礼记》“老有所终”的大同理想,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擘画的“老年友好型社会”蓝图,这一传统美德在新时代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

2025年重阳节前夕,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与临县县委、县政府在三交镇养老院开展的“红色传承·情暖桑榆”慰问活动,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活动创新采用“物质帮扶+精神滋养”的双维模式,既延续了重阳节“食饵养生”的传统习俗,更将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入老龄事业发展,彰显了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新价值。

作为晋绥革命根据地核心区,临县曾见证谢觉哉、王定国等先辈的奋斗历程。此次慰问活动由王定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骆宏、理事王天佑,临县民政局相关负责领导,县党史研究室负责领导等共同参与。聚焦吕梁市临县优质农产,甄选黄小米、有机红枣、禾油、粉条等地域代表,在精准契合老年人营养需求的同时,依托产品溯源体系解锁乡村振兴故事,真正达成公益初心与助农目标的双重兑现。党史办主任张海红现场讲授《谢觉哉日记》中记载的临县军民互助往事,将革命文物转化为“看得见的历史教材”;建立“党政领导+公益组织”的联动体系,实现从节日慰问到常态服务的机制化升级。

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以传承红色精神、服务“一老一小”为宗旨,骆宏在致辞中动情提及:“临县的山水滋养了革命火种,谢飘会长始终铭记父母和自己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这份红色情缘,成为此次慰问活动最深厚的精神纽带。

10月25日上午,三交镇养老院暖意融融。慰问团一行与老人们围坐促膝交谈,细致询问健康状况与生活需求。县民政局高度肯定基金会持续关注临县“一老一小”的公益承诺,强调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体系。

活动现场,基金会不仅捐赠了富含吕梁特色的生活物资,更通过党史办主任张海红的生动讲解,带领老人们重温谢觉哉夫妇在临县的革命足迹,使物质帮扶与精神慰藉相得益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捐赠的黄小米、红枣、禾油等农产品,既贴合老年人营养需求,又暗合重阳“食饵养生”的古俗;《临县志》记载的清代重阳登高祈福仪式,与今日“党政+公益”的联动新模式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凸显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张海红深有感触地说:“从革命年代的军民鱼水情,到今天的公益助老行动,尊老文化的内核始终是敬与爱的传承。”

此次活动为区域性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三重启示:其一,以红色资源赋能公益实践,形成“历史记忆—情感共鸣—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其二,通过政社合作精准对接需求,破解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其三,坚持物资捐赠与文化浸润并重,避免公益行动“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
活动尾声,基金会代表郑重表示,基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临县的帮扶将不止于节日慰问。正如《“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所倡导的,唯有将节日关怀转化为日常机制,方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