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步
中国历史上以失败告终但青史留名的军事将领不少,李陵便是其中之一。李陵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争议不断。遭灭族之灾,却被世人高度评价。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嫡长孙。父亲李当户在他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去世了。凭借祖勋,被授侍中、建章监。李陵臂力过人,善骑射,有文才,仁爱礼仪,谦让下士,颇有乃祖李广风范,因此深得汉武帝赏识。有一年,为了配合战略需要,汉武帝派遣李陵率军八百,去往匈奴腹地侦察地形。那次李陵的运气很好,深入匈奴地界二千余里,竟然未遇到匈奴的部队,全军毫发未损的顺利返还,之后荣升骑都尉。那时候汉军气势如虹,但正真够得上灵魂人物的,可以说,李陵是霍去病之后冉冉上升的又一颗将星。
汉武帝太初四年年(公元前101),汉庭派李陵带五千精兵,来到河西走廊,驻守张掖、酒泉等地。那一年,李陵三十三岁。
李陵在张掖和酒泉的主要工作是教习骑射。在李陵之前,戍守张掖、酒泉的主要将领是路博德。路博德名满天下,早年跟随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来以伏波将军的身份与楼船将军杨仆等在岭南建立了不朽功勋,因此封符离侯。再后来,路博德因渎职罪被削爵,以强弩都尉的身份,戍边张掖,后老死居延。李陵的资历和地位,显然比路博德差了很多。李陵虽然敬上爱下,但路博德对自己处境不满情绪的蔓延,还是为李陵后来的失败留下了一些隐患。在这期间,张掖还有过一位与匈奴作战青史留名的将领叫任文。有一年右贤王率部入侵张掖,杀了都尉,掠夺数千人,任文得知后率军击破,尽夺而归。那些为守护地域安宁做出贡献的的生命,都值得我们铭记。
李陵在张掖、酒泉工作和生活了三年。酒泉以西、张掖往北数百里,就是匈汉边境。那时候张掖境内有两个属国,一个是张掖属国,另一个是居延属国。属国有似于少数民族特区自治。河西四郡最早设置的是酒泉郡和张掖郡。酒泉郡和张掖郡以焉支山作为分界线。汉王朝为了巩固河西地区的统治,紧缩防区,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将张掖郡东部两县划置金城郡,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又划出张掖郡东北部,设武威郡,随后设置敦煌郡,所以有些书籍称河西五郡也无不可。河西四郡设置的时间顺序,《史记》、《汉书》和相关纪、传、志记载不一,但从《史记》、《汉书》记载路博德、李陵在酒泉、张掖期间从未提到过武威来看,那时候应该还没有武威郡。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这是李广利第三次远征西域。历史对李广利的评价并不高。李广利凭借刘彻宠妃李夫人兄长的身份,得将军之职。据说他每次出征,总要带一些类似富二代的顽劣子弟或委身于己不学无术之辈捞取军功。他本人的军事才能,也实在是乏善可陈。即将出兵,武帝召见李陵,意欲他为大军运送粮草。
李陵从张掖火速赴京,在武台殿叩见汉武帝。得知圣意后,李陵向皇帝汇报工作:臣所率屯边将士,皆荆楚勇士,现武艺娴熟,力可缚虎,箭法更是百发百中。他恳请皇上说,让我带上这支人马,到兰干山南,杀敌靖边,让他们去做后勤供给,实在委屈了这些精良将士。武帝明白他不愿做后勤工作的心思,但看到李陵有此大志,自然也是满心欢喜。分兵出征,缺乏马匹怎么征讨呢?李陵说,不须马匹,臣愿率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素知李陵之才,又在边地锻炼数年,便欣然同意。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
曾经的伏波将军,为骑都尉做后备,这让路博德心里很不舒服。于是,路博德上奏:现在正值匈奴马肥之时,不可与之开战,臣希望来年春天,与李将军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必将获胜。武帝大怒:这不是明摆着李陵知难而退,不想出兵指使路博德如此上书吗?于是传诏路博德负责酒泉、张掖边防,李陵九月发兵。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五千步兵,由张掖启程,从居延出发,向漠北进行。近30天,来到浚稽山,安营扎寨。李陵将所经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人回朝禀报。刘彻看到李陵带兵有方,且将士用命,自然是非常高兴。刘彻重赏了那个叫陈步乐的送达书信的军官。
但此后的李陵,再也没有回到张掖。
也没有踏上大汉的土地。
李陵的行军路线完全按照汉武帝刘彻的战略规划:从遮虏障出塞,到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以观敌情,如无所见,则沿着浞野侯赵破奴走过的路线抵受降城休整。但这次李陵的点子太背:在浚稽山遭遇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了。
这次战役的结果人尽皆知。李陵兵败被俘,投降了匈奴。于是,汉庭震荡,一场关于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处理意见的辩论开始了。此后的中国,历朝历代的人们也为这个事件留下了各自的立场和观点。
我们还是来看看李陵兵败漠北的战争实录吧,只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接近真实的李陵。
大敌当前,李陵并未惊慌,而是以大车作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弩,与敌作战。匈奴见汉军人少,便直扑汉军营垒。李陵瞅准时机,千弩齐发,匈奴应弦而倒。匈奴军败退,汉军追击,毙敌数千。一支五千人的队伍,被三万大军包围,不能取胜,反遭败绩,单于大惊,于是召集左贤王、右贤王部率八万骑兵来围攻李陵。李陵尽管率精锐之师,但敌我力量悬殊实在太大,他深知进军无望,只好且战且退,几天后,被困在一个山谷中。汉军将士们三处受伤者用车载,二处受伤者驾车,一处受伤者坚持战斗。在其后两三天沿故龙城道突围和撤退中,汉军又斩杀匈奴数千。李陵得知军车中匿藏妇女,搜出挥剑斩之。由是,将士愈发用命。
李陵从一俘虏口中得知,单于认为这是汉朝的精兵,久攻不下,向南退走,是在诱敌深入,便与许多当户和君长商议是否退军。当户和君长认为区区几千汉军都不能消灭,汉朝会越发轻视匈奴,于是在山谷间再度猛攻,汉军处境更加险恶。匈奴依仗骑兵优势,一日数战,但依旧难以取胜。距离汉朝边关越来越近,于是匈奴再次准备撤军。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叫管敢的军侯,投降了匈奴。他将汉军兵无后援、箭矢已尽的消息告诉了对方,匈奴闻之大喜,于是,八万骑兵合力围攻,箭如雨下。汉军在接近鞮汗山的一个地方,弹尽人疲,所剩三千多将士只好放弃战车,用车轮辐条当做武器,与敌战斗。因大山所阻,深入狭谷,汉军不能前进,作战愈发失利。
《汉书·李陵传》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这段话应该是多方考证后的一段调查报告,可见李陵抱赴死之心。这时候李陵完全有生还的机会,但李陵制止了手下将士让他独自弃军逃走的建议。一日黄昏之后,李陵换上便装,独步出营,要一个人去刺杀单于。计不能成,实无它策,李陵决定分散突围。
是夜,李陵和校尉韩延年一同上马,带领十多名壮士一道冲出。匈奴得知消息,数千骑兵紧追,后韩延年战死,李陵被俘,无奈之下,投降匈奴,后逃回者仅四百余人。李陵此次出兵,率军五千,对敌八万,毙敌一万有余,在部队还剩三千余人的情况下,弹尽突围,这在战争史上已属少见,由此可见李陵之才和所率汉军确非寻常。这也是后世对李陵兵败漠北依旧褒多贬少的主要因素。
在汉朝历史上,投降匈奴的将校数以百计,李陵的级别并不是最高,但李陵的争议却是最大。汉武帝起初对李陵起初也是持一种不再深究的态度,后来派公孙敖前往北地,意欲接回李陵,而公孙敖得到一个不实情报,说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于是,武帝震怒,李陵全家被杀,且株连三族。再后来得知,帮助匈奴练兵的是一个叫李绪的都尉,曾驻守奚侯城,匈奴前来,不战而降。于是,李陵的母亲、兄弟、妻子、孩子全家被诛杀。得此消息后,李陵悲痛之状,不难想象。但李陵没有做出借助匈奴兵马进攻汉朝诸如此类的事情。恨怒之下,他派人刺杀了李绪,因此差点被单于大阏氏治罪而死。李陵兵投降匈奴后的第九年,和汉军有过一次交锋。出人预料的是,李陵所率三万精骑,竟然和军事才能平平的御史大夫商丘所率三万疲惫之师战斗数日,兵败退却。后世的学者一致认为,这是李陵怀念故国,不愿杀戮汉军的有意举措。
李陵兵败,但单于依旧非常器重李陵,并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委派李陵过去的好友任立政出使匈奴,招李陵归汉。李陵拒绝了。“大丈夫岂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在北地,李陵和苏武、卫律有过交集,李陵在《答苏武书》中,将那次战役的过程和今日的处境以及假如回到大汉的结果做了分析:“……陵虽孤恩,汉亦负德。……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这段文辞用今天的语言陈述,就是我虽然辜负了汉朝天子,但汉朝也亏对于我。事已至此,我回到汉廷,难道去听凭那帮刀笔吏舞文弄墨、随意抹黑让我遭受更多的侮辱和折磨吗?苏武被禁十九年,汉朝还有他太多的牵挂和思念,而汉朝彻底斩断了李陵去路和回归。李陵生不能还汉,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但作为当事人李陵,也许这是最好的选择。
李陵和司马迁的交往并不深厚,但在这件事上,司马迁为李陵极力辩护,他认定李陵投降,是“暂栖匈奴以图后计”。这些观点,他在《报任安书》中有详尽叙述。但盛怒之下的刘彻,将司马迁处以宫刑。远在北地的李陵得此消息,我想定然为远在数千里外的知己失声恸哭,双泪横流。
李陵不仅武略超群,而且文采斐然,在文学界也享有很高的地位。
二十多年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李陵病死漠北 。
李陵以一代名将居之,似有不妥,仅此一战,便身陷匈奴。他的功绩,也无法和同时期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相比。但无论当朝还是后世,人们对他的评论,却一直未曾中断,基本是褒多贬少。一千年后,宋将金刀杨令公兵败被俘,绝食而死,人们在戏剧中还安排了一个撞死李陵碑的情节故事,由此升华英雄末路壮志难酬的悲凉气氛。在此后两千多年的时光岁月里,人们基本上认同和理解了这个最后从张掖走向漠北的悲情英雄。
“力尽锋销马疲颓,谌悲良士不生回;陵碑千古斜阳里,一度人看一度悲。”这是明朝诗人周静轩有关李陵碑的一首诗歌。李陵的经历,确实是一度人看一度悲。《汉书李陵传》有这样一段文字:“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李陵在弹尽粮绝之际叹到。——假如李陵的部队每人再有数十支箭矢突围成功回到大汉,我敢肯定,汉朝历史上,定然会多出一位盖世名将,匈汉关系定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但所有的假设都不能成真。
李陵在张掖、酒泉一带留下故事不多。今天,在距离张掖近五百里外的酒泉草湖有李陵碑。据说一次李陵率军抗击匈奴,大获全胜,凯旋归来,在此驻扎。一日,李陵远眺祁连皑皑雪峰,想到李氏三代抗击匈奴,不禁豪情顿生,于是萌发了勒石记事的念头,就在一座土墩上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后来,人民为了纪念李陵,就于此立碑,以记其事。
公元1940年,俄罗斯哈卡斯阿巴坎地区的一个农庄里,挖出了一座大型古墓,里面的瓦当上面刻有“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的字样。经过多方考证,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汉骑都尉李陵。
2021.4.23
原载《延安文学》2022第五期
周步,甘肃山丹人。作家,诗人。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获沂蒙精神文学奖、张之洞文学奖、张爱玲诗歌奖等国内五十多个奖项。作品入编多个文学选本。多部作品被拍摄成电视散文等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朗诵播出。现居北京。主编《中国企业发展报告》等图书项目。人人文学网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