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25年7月。当飞行员王机长在驾驶舱内轻点平板,实时气象、航图与飞行性能数据瞬间叠加成动态三维图景时,他忍不住感叹:“以前切换5个系统才能完成的动作,现在一屏搞定。”他使用的正是中国民航大学翼飞宝团队研发的国产电子飞行包(EFB)——“翼飞宝”。这款100%国产化的飞行辅助平台,以四大核心技术撕开了欧美企业垄断市场的铁幕,预计每年可为国内航司节省超百亿元运营成本。
民航驾驶舱内,EFB是飞行员的“数字大脑”。然而长期以来,中国航司不得不为国外系统支付高昂代价:波音、空客等厂商的EFB系统单机年服务费高达1.6万美元,且存在致命缺陷。澜空科技创始人李英瑞指着调研报告解释:“国外EFB只适配iPad,无法兼容国产鸿蒙系统;航图、气象、导航数据分散在多个平台,飞行员要很频繁地切换系统,耗时耗力。”
更严峻的是技术封锁:空客、波音机型性能计算软件从不开放底层算法。某航司机队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全行业4000余架飞机,每年采购维护费超60亿,还要额外支付数据更新费,这简直是‘数字殖民’!”
面对困局,这支平均年龄21岁的团队亮出“中国方案”:
首先自主研发的SCAP协议核心算法,首次实现空客、波音、国产C919机型性能数据的统一解算。“就像给不同国家的人配了同声传译,”团队技术总监胡尧演示着平台界面,“飞行员一键切换机型,再不用为每架飞机单独采购系统。”经龙昊航校3000架次验证,计算精度与原厂算法误差小于0.1%。
其次,通过独创的导航-气象-情报叠加技术,将分散在6个系统的关键数据融合成动态三维航图。汉莎航空资深机长迈克·施耐德在体验后惊叹:“雷暴区自动标红,备降路线实时生成,这种态势感知能力超越了现有EFB两代!”
第三是从签派到航后总结的137项任务被整合为智能任务链。在龙昊航校的实测中,飞行员滑行阶段操作遗漏率下降32%。
最后,基于React Native框架开发的双系统版本,成为全球首款兼容鸿蒙的EFB。中国商飞总工程师宋柯指出:“这不仅解决‘苹果依赖症’,更为国产大飞机数据安全装上保险锁。”
今年6月,翼飞宝迎来里程碑时刻:与龙昊航校签署253万元订单,其中包含25架飞机11年的服务协议。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已与中国商飞签订联合开发协议,为C919定制EFB系统。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硬核科技团队诞生于少年梦。2016年,初中生李英瑞用编程赚得的第一桶金购买了飞行模拟软件。“当时发现模拟飞行没有数据提示功能,就自己写代码补上。”正是这个开源项目,被全球最大飞行模拟平台iFly看中,16岁的他因此获得40万元开发合同。
今日,翼飞宝的意义早已超越商业范畴。它撕开的不只是技术铁幕,更重构了全球EFB产业权力版图——据测算,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EFB市场的38%,而这场由大学生点燃的国产化星火,正让中国从规则接受者蜕变为标准制定者。当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时,驾驶舱里闪烁的将是中国智慧的星光。